寺廟地藏王菩薩石雕像
█石雕佛像相關(guān)欄目>> ●返回首頁 ●返回石雕佛像 ●佛像雕刻加工現(xiàn)場 ●佛像圖紙設(shè)計 ●石雕佛像文化
█石雕佛像相關(guān)知識閱讀:地藏王菩薩的傳說
地藏王菩薩的梵名是「乞叉底孽娑」,《地藏十輪經(jīng)》中記載:「安忍不動猶如大地,靜慮深密猶如地藏」,前句取「地」,后句取「藏」,故名「地藏」。祂承受釋迦牟尼佛之神力,分身千萬,遍及百千萬億世界,在釋迦佛祖寂滅之后,及未來佛彌勒未下世之前,這段無佛時期裡,負起普渡六道,引導(dǎo)五濁惡世的責任。
地藏王乃「愿門之主」,曾經(jīng)發(fā)大誓愿:「眾生渡盡,方證菩提,地獄不空,誓不成佛」。祂在各時期有不同的化身,在「不可說」、「不可說劫」時期,地藏王曾在佛陀面前立下大愿:「我為罪苦六道眾生,廣設(shè)方便,眾生解脫苦海,而我自身方成佛道。」佛法說凡人過世之后,要經(jīng)過地獄、餓鬼、畜生、阿修羅、人間、天上這六道輪迴,而地藏王之大愿是渡盡地獄眾生,否則就不愿成佛。
在不可思議阿僧祇劫之時,地藏王菩薩本是婆羅門的女子(婆羅門是印度古代社會中最高貴的族群),父親名叫尸羅善現(xiàn),母親名叫悅帝利。悅帝利信邪不敬三寶,死后神魂墮落無間地獄,地藏王就變賣家產(chǎn),廣求香花在佛寺供養(yǎng)諸佛,祈求佛祖指示母親的去處。
此時,「覺華定自在王」如來,見地藏王思母至深,就前來告示,「如你供養(yǎng)諸佛完畢,就回到家中,端坐稱念『覺華定自在王如來』名號,即可知母親的去處!沟夭赝踹蛋萃戤叄磿r回到家中端坐,專心稱念「覺華定自在王如來」的名號,經(jīng)過一天一夜,見自己來到海邊,海浪洶涌,惡獸、夜叉出入其中,專食男女罪人。
地藏王看見此景,就執(zhí)念佛力,無憂無慮,不久有一「無毒」鬼王前來稽首。地藏王就詢問鬼王,求其告知地藏王母親的神魂拘留何處。鬼王就問:「菩薩之母生時作何行業(yè)?」地藏王說:「我母邪見,輕視三寶!构硗踉賳枺骸钙兴_之母,叫何名字?」地藏王回答:「母親的名號叫做悅帝利」。無毒鬼王聽完后合掌而言:「悅帝利罪女,有孝子為母設(shè)供,修福布施,有此功德,已得脫地獄,在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塔寺,倖免在無間地獄受苦!
地藏王菩薩醒來之后,馬上來到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塔寺前,立下誓愿,愿盡未來之時,普渡罪苦眾生,廣設(shè)方便之門,令諸苦眾生鬼魂都能獲得解脫。
在無量阿僧祇那由他不可說劫時期,有兩位國王,同行十善,廣益眾生。其中一位國王發(fā)愿早成佛道,以渡眾生,佛號為一切智成就如來;另外一位國王,發(fā)愿永渡罪苦眾生,未如愿則不成佛,祂就是地藏王菩薩。
孝心感動如來
另有一說,地藏王在無量阿僧祇劫時,名叫光目女,母親過世之后,有一羅漢福渡眾生,巧遇光目女,就設(shè)食供養(yǎng)之。光目女想要知道母親死后是在西方極樂世界,或者其他地方,就請示羅漢。
此羅漢入定觀之,就向光目女說:「汝母在世作何行業(yè)?為何今在地獄,受其苦刑?」光目女回答:「我母在世,好食魚鱉之物,有時炒有時煮,盡情享受,計其命數(shù),千萬復(fù)倍,不知尊者如何拯救?」羅漢言道:「汝誠心稱念:清境蓮花目如來,并塑畫形像誠敬供養(yǎng),必定能有所感應(yīng)!构饽颗鸵怨Ь粗墓B(yǎng)佛像,而且以虔敬的心境來禮佛。
有一天,光目女夜中夢見金黃耀眼大放光明的清淨蓮花目如來,對祂說道:「你的母親會誕生在你家中!共痪,家中女婢果然生下一子,未滿三天,就稽首合掌悲泣,對光目女說:「生死業(yè)緣,全是自作自受的。我前生是你的母親,過世之后,即墮入冥暗的地獄之中受苦,現(xiàn)在蒙你供佛的福力,方得轉(zhuǎn)生為下賤之人,但只有十三歲的壽命,就要再次墮落惡道!
光目女聞言痛哭失聲,珠淚如雨,馬上在清淨蓮花目如來佛像前發(fā)愿:「愿我之母,永脫地獄,十三歲壽終后,不必再經(jīng)歷惡道。愿十方諸佛,清淨蓮花目如來,慈哀愍我,聽我為母所發(fā)廣大誓愿!褂终f:「我母若得永離三涂,并離下賤,乃至永劫離女人身者,我愿今日以后百千萬億劫,誓愿救拔所有的世界、所有的地獄,以及三惡道諸罪苦眾生,令離地獄、畜生、餓鬼等,如是罪報等人,盡皆成佛,然后我方成正覺。」
其后,由光目女的母親轉(zhuǎn)世之童子,享壽十三歲,接著又轉(zhuǎn)生在無憂國土,壽命是不可計算的,成佛之后,廣渡無數(shù)眾生。光目女因立下誓愿:地獄眾生未成佛果,不愿為佛,仍然留在世間,以大慈大悲的心境護右世人,成為世人所尊敬的地藏王菩薩。
地藏王菩薩生于六二九年的新羅王國,就是二十世紀行政區(qū)域上的韓國,也有一說,地藏王菩薩生在唐朝武則天登封元年(六九六年),姓金名喬覺,是新羅國第七代國王金理洪的兒子,七歲的時候,父親就過世,王位由叔父金興光繼承。
金喬覺雖然身為王子,但一點都不高傲,生性非常的淡泊、樸實,自幼喜愛典籍、經(jīng)文。在金喬覺二十四歲時,就剃髮出家,離開宮中,帶著一隻白犬名叫「善聽」,單獨航海離開仁川港口。船開到中國的長江時,受阻于港口的沙灘,就棄船上岸,一心要找尋適于修道的名山大川。
經(jīng)過千辛萬苦,金喬覺來到中國安徽省青陽縣的九華山,認為此山為適合修道之處,就在九華山東崖巖上苦行修道。他在九華山廣設(shè)道場,坐禪誦經(jīng)以超渡眾生,山民諸葛節(jié)被他的佛法所感動,就四處奔走募捐,郡守張巖也施捨大量錢財,建成寺廟,而且還表奏朝廷,命此廟名為化城寺。
金喬覺在化城寺廣納善信,教導(dǎo)佛法,由于他慈悲為懷,深為信徒敬仰。同時他繼續(xù)潛心苦修佛理,并抄寫大乘佛教的四大經(jīng)典,送給信徒,以廣弘布施。他在九華山弘揚佛法之名,傳到新羅國后,新羅國佛教僧眾,紛紛前來九華山,追隨他學(xué)習佛法。雖然信徒人數(shù)眾多,佛法得以廣布,但是僧多米少,不久糧食就發(fā)生問題。
后來金喬覺著手在寺院邊開發(fā)泥土地,淮備要補充糧食的不足。但深受他教化的僧眾,看見此景就紛紛跪拜,并說道:「愿請法食來資養(yǎng)慧命,不以物食而延長壽命!菇饐逃X聽到這些話,內(nèi)心非常感動,明白眾寺僧已知哲理佛法,頓悟見真性,這也就是佛教中所讚譽的「南方的枯藁眾」。在九華山修道悟佛的日子裡,糧食問題可說是最大的困難。附近村民知道這件事情后,就不斷來供養(yǎng)米糧,幫助他們擺脫三餐不繼的艱困狀況。
菩薩鉤鎖百骸鳴
在九華山化城寺苦修佛道七十五年后,金喬覺于唐玄宗開元十六年(七二八年),或說于唐德宗貞元十年(七九五年)七月三十日,端坐圓寂,享年九十九歲。金喬覺圓寂之后,眾僧將其肉身安奉在石函中。經(jīng)過三年,開啟石函,發(fā)覺其肉身沒有任何損懷,而且面目如生,眾人跪拜禮敬,恭迎其肉身進入神光嶺月身寶殿,俗稱「肉身塔」。肉身進塔時,只聞骨節(jié)搖動,猶如金鎖憾鳴,所以后來經(jīng)文上可以看到「菩薩鉤鎖,百骸鳴矣」的記載。
由于金喬覺生前篤信地藏王菩薩,而且傳說他的容貌與地藏王非常相似,所以眾寺僧以及信徒就覺得他是地藏王的轉(zhuǎn)世化身。又因為他姓金,所以被世人尊稱為金地藏。詩仙李白曾經(jīng)來到九華山,并且有一首詩贈送給金地藏:「賴假普慈力,能救無邊苦」。
了解石工坊雕刻工廠其它各種石雕佛像:
【石雕佛祖】【石雕觀音】【石雕菩薩】【石雕彌勒】【石雕羅漢】【護法神將】【道教神像】【石雕小沙彌】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