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中國的傳統(tǒng)門神文化里最常見的幾種門神
「門」有界定空間、過濾訪客、防御等功能,同時也具備身份地位與禮俗的象徵意義。 商周時代就有繪製門神的習俗,寺廟的門神除了可以阻嚇鬼魅之外,更是彩繪藝術(shù)的重點所在。常見門神有下列數(shù)種組合:
1. 秦叔寶、尉遲恭(胡敬德)
2. 神荼、鬱壘、韋馱、伽藍
神荼、鬱壘是黃帝所派的鬼門總管,專管陰間的鬼魂,形貌威猛,都使用銊斧當 作武器。 「韋馱、伽藍」
韋馱、伽藍是佛寺的守護神,常繪于中門。其中韋馱為白面,手執(zhí)金剛杵;伽藍則為黑面,手執(zhí)銊斧。
3. 四大天王
「四大天王」 又叫做四大金剛,是佛寺的門神,常繪于左右門。其中持劍的是南方增長天王、懷抱琵琶的是東方持國天王、拿傘的是北方多聞天王、纏蛇的則是西方廣目
「秦叔寶、尉遲恭」
傳說唐太宗晚年常作惡夢,后來命令相貌威儀的秦叔寶、尉遲恭守在門外,才能安心入睡。后人于是把他們的長相,繪製在門上避邪。兩人通常都作捻鬚狀,其中秦叔寶為白面鳳眼執(zhí)間;尉遲恭為黑面環(huán)睛持鞭。
(資料來源:石工坊雕刻)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