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十三觀音-持經(jīng)觀音
持經(jīng)觀音:盤坐在巖石、右手持經(jīng)卷、左手放在膝蓋上。表三十三像中之聲聞身。
觀世音菩薩于娑婆世界度化眾生「應以聲聞身得度者 即現(xiàn)聲聞身而為說法」。
四諦「苦、集、滅、道」是佛陀開悟成道之后,于鹿野苑為五比丘,初轉(zhuǎn)法輪之說,為佛教之基本教義,幫助生死解脫的唯一方法。
依四諦之道理,開悟的眾生稱為「聲聞」。當聲聞者看到觀世音菩薩手持經(jīng)卷,聽了如來以佛法得道的形象,就知道要修行了。后世學者學修小乘,依四諦法于「苦、集、滅、道」成就生死解脫之根本方法,是羅漢之一,即是佛弟子。
四諦之〝諦〞是指真實的道理。{如來所說之法理,真實不虛稱為「諦」}。
◎四諦:一、苦諦。二、集諦。三、滅諦。四、道諦。
※苦諦:指苦的報應逼迫身心之狀況。宇宙一切萬法皆假相,不真實無永遠存在,但眾生處于世俗,貪欲愛念,苦樂迷惑,身苦心惱,違繫生死而苦。
※集諦:招聚之意。集─為聚苦之助緣,眾生貪、瞋、癡,愛欲、執(zhí)著,將所造之惡業(yè),日積月累聚集,引來果報,使身心疲累是苦的原因。
※滅諦:滅─斷除苦之根本。滅除愛欲、憂慮、災厄,生生死死相續(xù)不斷苦之繫縛,才能獲解脫自在。
※道諦:道─能通之意。「苦、滅」之圣道,佛陀說法四十九年,修學的方法很多,眾生隨自己的因緣,選修實踐得證菩提之果。
◎〝八正道〞為四諦中「道諦」,為眾生解脫修行的方法。
一、正見:正確觀察苦集滅道,四諦及三世因果的道理。
二、正思惟:心無邪念。
三、正語:說真話、言語無虛假。
四、正業(yè):戒殺、戒偷、戒邪淫、戒妄語、戒飲酒、行為正當,身心清淨。
五、正命:以正當?shù)姆椒ňS持生活。
六、正精進:消除惡習,已生惡令斷,未生惡令不起,未生善令生,以生善令增長。
七、正念:專心憶念善法。身體、感官、心靈,均非我,我所,故無我可得。
八、正定:依佛道修學而入禪定。
◎戒、定、慧三學:
一、戒學:戒法為佛陀所制,防身、口、意所作之惡業(yè),保護六根,實踐佛道之基礎。「戒」是用來防非止惡,出家眾及在家信徒之戒規(guī)。
五戒:殺、盜、淫、妄、酒,是出家或在家弟子必須尊守的基本戒。(出家眾沙彌戒、具足戒、菩薩戒。)(在家眾五戒、菩薩戒。)
二、定學:「定」可摒除雜念,修定可以滅貪欲、瞋心。
三、慧學:「慧」由「定」而來,慧能破除迷惑,斷除煩惱身心清淨,對事物辨別明瞭,顯發(fā)本性去除愚癡。
以「戒定慧」三學及「八正道」真理正確修學,實踐修行正道正理,可免于〝集苦〞超脫「苦、集」二諦,滅除眾苦于理想境界,悟真空之理修行成道。
今日佛教所流傳之法系佛陀開創(chuàng),弟子們于釋尊涅槃后,將自己所聽耳聞,以口傳方式彙輯而成。在五世紀由祖師于印度求取梵文典籍,經(jīng)過漢譯而成為今日之佛學教材。佛經(jīng)敘述記錄佛陀生平事績,如何了脫生死,反對階級、財富、名譽地位,提倡平等制度,用理論、客觀闡述,所以佛經(jīng)是佛陀教學,教法之代表。
在各地所建藏經(jīng)閣樓,圖書館等,皆是收藏經(jīng)典的書庫,法華經(jīng)、金剛經(jīng)等經(jīng)中記載授持佛經(jīng)之殊圣。
持經(jīng)也是當今佛教徒,常見修行方式之一。人心貪欲、憎惡、迷妄,身、口、意行諸惡行,淪于三途,招至惡報難以解脫。觀音手持經(jīng)卷表示說法,提醒人們要修行。
佛弟子藉以持誦經(jīng)典,知道經(jīng)中的道理,以及了解佛、菩薩對一切眾生起大悲心,將眾生從罪惡、恐懼中解救出來,讓作惡者不做,生惡者不生。佛法如世間之良醫(yī),治療眾生之病藥。
年紀大的老菩薩皈依學佛,聽聞出家法師弘揚佛法,知道佛陀因「生、老、病、死」,體悟人生無常之苦,認真修行開悟解脫。因而發(fā)愿心服務大眾,做義工,護持三寶,參加佛寺舉辦的梵唄課程,學唱誦、法節(jié)儀規(guī)。本來國語文字認識不多,由于愿力、信心、耐心勤奮學習,常常抽空讀誦經(jīng)典,迴向法界眾生。現(xiàn)在有幾部佛經(jīng)可以朗朗上口,念咒語、經(jīng)文快速又能背誦,非常歡喜心將學習的經(jīng)驗分享大眾。
長期讀誦經(jīng)典,可以修定,忘卻心中煩惱、罫礙。深入經(jīng)典道理之中,袪除心裡的怨恨、執(zhí)著,處理事物增加信心膽識,而且受佛經(jīng)理論的薰陶,了解經(jīng)典中的道理,提昇知識領域,啟發(fā)智慧,深信因果,約束自己的行為不造業(yè)。
很多居士大德每天讀誦經(jīng)典,自己修學得利益,又迴向眾生結善緣,并將「持經(jīng)」視為與吃飯一樣重要,要吃飯就要讀誦佛經(jīng),養(yǎng)成習慣不間斷,成為每天必修的功課,誦讀大乘諸經(jīng)典或書寫,獲無量功德及感應靈驗。
佛經(jīng)紀錄佛陀在世所說的道理,后學者以教理經(jīng)典弘揚,為人解說佛經(jīng)、法理,功德不可思議;護持經(jīng)典、佛法,宣揚流傳佛陀所說之法理經(jīng)教,利益眾生。虔誠學佛的居士發(fā)愿心,每天持誦經(jīng)典,依法修持信心不退,所得功德無法計算,有恒心受持諷誦經(jīng)法,得佛菩薩護佑加被,消除業(yè)障,得辨才智慧,圓融無礙。
學佛者以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作為早課,從普門品中知道,觀世音菩薩大慈大悲,以聞聲者救度眾生苦厄。有任何困難,只要專心一意,稱喚祂的名號,菩薩即刻前來幫忙救助,解脫種種苦惱。
「身苦」老、病、死,「心苦」貪、瞋、癡。〝苦〞令人煩惱終日不安,觀世音菩薩慈愍眾生,示現(xiàn)聲聞之身,說四諦法教化眾生。信心持念觀世音菩薩名號,得無量福、滅無量罪。
了解石工坊雕刻工廠更多石雕佛像:
【石雕佛祖】 【石雕觀音】 【石雕菩薩】 【石雕彌勒】 【石雕羅漢】 【石雕護法神將】 【石雕道教神像】 【石雕小沙彌】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