█名人雕像相關知識閱讀: 關于杜甫的生平簡介
杜甫,我國唐朝時期是為出杰了的詩人之一。
杜甫(712 - 770)字子美,號少陵,有詩圣之稱。唐代詩人。祖籍湖北襄陽,出生于河南鞏縣。二十歲起漫游吳越,齊魯等地,過著「裘馬頗清狂」的生活。他受家庭薰陶和儒家思想影響,有志于「致君堯舜上,在市風俗淳」,走「達則兼善天下」的道路,但他35歲到長安應試落選,因守長安十年,經過多次奔走獻賦,才得到右衛(wèi)率府參軍的小官。安史之亂起,杜甫將家小安置在姜村。隻身投奔唐肅宗所在地,不幸被叛軍浮獲,冒險逃脫之后,終于「麻鞋見天子」,受認為左拾遺、工部員外郎,故亦稱為杜工部。不久因言事觸怒唐肅宗,被貶為華州司功參軍。后來他棄官舉家西去,經秦州,同谷到達成都,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一座草堂,安居下來。由于成都戰(zhàn)亂,他又遷離成都。晚年漂泊在四川,湖南,湖北一帶。大曆五年(770)病死在一條播船上。
杜甫博極群書,善為詩歌。在政治上始終不得志,中年后過著坎坷流離的生活,他的詩博大雄渾,千態(tài)萬狀,不僅慨嘆自己遭時不遇,亦反映出當時的社會動亂形態(tài)。故有「詩史」之名。杜甫的詩歌現存1400多首,不僅在內容方面博大精深,而且在藝術形式方面也「千匯萬狀,兼古人而有之」。他能駕駛當時所有的各種詩體,并創(chuàng)造性發(fā)揮了這些詩體的功能,位各種詩體樹立了典范。對于晚堂以后眾多詩人和詩歌流派喔產生可不同程度的影響。后代推崇杜甫為「詩圣」。著有「杜工部集」;蚍Q為杜陵布衣、老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