█名人雕像相關(guān)欄目>> ●返回首頁 ●返回名人雕像 ●雕刻加工現(xiàn)場 ●石雕設(shè)計圖庫 ●國學文化
█名人雕像相關(guān)知識閱讀:韓愈的生平簡介
韓愈(768~824),字退之,昌黎人。由進士累官史部侍郎,在朝鯁直無所忌。德宗時,上疏極論宮市,憲宗時,諫迎佛骨,皆坐貶。在外有惠政,為潮州刺史,民尤感德。卒諡文。愈于六經(jīng)百家,靡不貫通,其文深探本原,閎深奧衍,尤為后世所宗。宋熙寧中追封昌黎伯,故世稱韓昌黎。
生平經(jīng)歷:
他三歲而孤,受兄嫂撫育,早年流離困頓,有讀書經(jīng)世之志。
20歲赴長安考進士,三試不第。25~35歲,他先中進士,三試博學鴻詞科不成,赴汴州董晉、徐州張建封兩節(jié)度使幕府任職。 后回京任四門博士。36~49歲,任監(jiān)察御史,因上書論天旱人饑狀,請減免賦稅,貶陽山令。憲宗時北歸,為國子博士,累官至太子右庶子。 但不得志。50~57歲,先從裴度征吳元濟,后遷刑部侍郎。因諫迎佛骨,貶潮州刺史。移袁州。不久回朝,歷國子祭酒、兵部侍郎、吏部侍郎、京兆尹等職。政治上較有作為。
學術(shù)思想: 思想淵源于儒家,但亦有離經(jīng)叛道之言。 他以儒家正統(tǒng)自居,反對佛教的清淨寂滅、神權(quán)迷信,但又相信天命鬼神;他盛讚孟子辟排楊朱、墨子,認為楊、墨偏廢正道,卻又主張孔墨相用; 他提倡宗孔氏,貴王道,賤霸道;而又推崇管仲、商鞅的事功。他抨擊二王集團的改革,但在反對藩鎮(zhèn)割據(jù)、宦官專權(quán)等主要問題上,與二王的主張并無二致。 這些複雜矛盾的現(xiàn)象,在其作品中都有反映。力主「文以載道」,自云:「己之道,乃夫子、孟軻、揚雄所傳之道」。于〈原道〉一文,更確立儒家道統(tǒng)譜系,以承繼者自任。 攘斥佛老,擯除諸子百家之說。
文學成就: 韓愈長于詩文,力斥當時駢文,提倡古文,與柳宗元并稱「韓柳」,推展唐代古文運動。 其文章以排斥佛老,闡明儒家之道為宗旨,長于議論,〈師說〉、〈送董邵南序〉、〈原性〉、〈原道〉、〈諫迎佛骨表〉、〈進學解〉、〈送窮文〉,備受傳誦。 為「唐宋八大家」之首。
其詩有論者以為可以列李白杜甫之后,居全唐第三。 韓詩以文為詩,以論為詩,求新求奇,有氣勢,對糾正大曆詩風起到了一定作用,對宋詩產(chǎn)生了較大影響。 王安石以「橫空盤硬語,妥貼力排奡」(語出韓愈《薦士》詩)概括其詩風。 他的代表作有《南山詩》、《調(diào)張籍》、《聽穎師彈琴》、《左遷至藍關(guān)示侄孫湘》、《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》、《春雪》、《晚春》等。